沙县小吃文化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沙县小吃文化 > 央视CCTV《焦点访谈》节目:沙县小吃,年产值上千亿的国民小吃品牌

央视CCTV《焦点访谈》节目:沙县小吃,年产值上千亿的国民小吃品牌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21年06月16日 20:06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特色产业是富民产业,而它的生存发展和做大做强,除了依靠特色,还要依靠品牌化、标准化等现代经营理念。过去的几十年间,沙县小吃从福建沙县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从夫妻店小作坊成长为年产值上千亿的国民小吃品牌。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特色产业是富民产业,而它的生存发展和做大做强除了依靠“特色”,还要依靠品牌化、标准化等现代经营理念。沙县小吃大家不陌生,过去的几十年间,它已经从福建的沙县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从夫妻店小作坊成长为年产值上千亿的国民小吃品牌。而无独有偶,在山西大同,也有这样一朵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小黄花,不仅让当地民众脱贫致富,更衍生出了一个空间无限的大产业。那么这些特色产业的背后经历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品类丰富、价格低廉、方便快捷,你即使从未进店消费过,也很难忽视沙县小吃的存在,过去三十年间,伴随着中国飞速的城市化发展,它遍地生长,四处开花。
如果算上海外,沙县小吃门店总数已经超过9万,遍布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年营业额超过500亿元。经营品类既包括扁肉、蒸饺、拌面、炖汤这些传统沙县美食,也包含了各类盖饭 、炒粉等满足大众口味需求的菜肴。
繁忙的都市里,沙县小吃早已成为廉价快餐的代名词,而在它的源头福建沙县,小吃是历经千年的传承,更是发家致富的密码。
福建沙县夏茂镇俞邦村,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批沙县小吃的经营者就是从这里前往临近县市开始尝试经营小吃,俞广清正是他们中的一员。当时的他还担任着俞邦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村干部带头出去做小吃,很大程度上也是替村里的百姓寻找发家致富的门路。
简洁直白的宣传语为沙县小吃早早打上了廉价亲民的标签,加上低成本的夫妻店、小作坊模式,让第一批沙县小吃的经营者很快在城市里站稳脚跟并盈利。相互效仿,出门经营小吃的沙县人也越来越多。仅在俞邦村,就有60%的人口在外经营沙县小吃。
小吃里也有大产业。1999年3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在沙县考察时指出:“沙县小吃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定位准确,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薄利多销,闯出一条路子,现在应当认真进行总结,加强研究和培训,深入挖掘小吃业的拓展空间。”2000年8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再次到沙县考察时强调,要找准今后经济发展的支撑点,特别是加强以沙县小吃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样的鼓励激发了沙县人的创业积极性,为发展小吃业,沙县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为小吃业主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并指导他们如何找店、开店;在小吃业主相对比较集中的城市,设立驻外联络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还将每年12月8日定为沙县小吃节,强化沙县小吃的品牌认知度。与此同时,沙县小吃从小作坊、夫妻店,向着现代连锁餐饮业的转型也逐步开始。
2008年,沙县小吃集团正式成立,按照现代餐饮经营管理模式,提出“标准化、连锁化”,推动沙县小吃转型升级。从门店标识,到装修,再到食品安全,涉及沙县小吃的统一化标准化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统一管理。符合条件并愿意对店铺进行升级转型的沙县小吃业主,只需投入8万到10万元不等的资金进行标准化改造,便能加入这个平台,享受到来自政府的全方位精准服务。
长三角地区是沙县小吃门店数量最多的地区,仅在无锡、常州、泰州三地,过去4年间,就有350多家沙县小吃门店按照新的标准进行了转型升级,并加入沙县小吃集团公司的数字服务平台。往日被诟病的脏乱差街边店,如今成了很多客人安心就餐的首选。
沙县小吃业主吴华丰已在当地开了5间新的标准化店面,品牌标准化带来的效益提升是最直观的感受。
门店效益的提升,离不开沙县小吃品牌背后完整产业体系的建立,如今,沙县通过总结小吃制作和经营经验,将全国成千上万小吃业主的后厨变成了“中央厨房”的生产模式。包括花生酱、鸡蛋、蒸饺在内,每天40吨各类半成品从位于沙县本地的“中央厨房”出发,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各地门店,既保证了沙县小吃的独特风味,又确保了食品标准化安全化,进而降低了小吃业主的经营成本。今天的沙县人也不再局限于一味出门开店,而是广泛投身于小吃原材料加工、精品餐饮、小吃文化旅游等。二十多年的努力,沙县小吃成为了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年产值超过千亿元。
今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沙县夏茂镇俞邦村,再一次实地了解沙县小吃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并对下一阶段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希望沙县小吃在城市化和乡村振兴中继续发挥作用,再接再厉,继续引领风骚。对于沙县人来说,这是莫大的鼓励,更是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责任。
为特色产业谋思路,也是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找出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特色产业如何打造品牌成长壮大,助力乡村振兴,成为各地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实践的方向。
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26万亩黄花很快将进入收获的季节。当地农户正在悉心进行锄草等田间管理。黄花就是人们常吃的黄花菜的原料,又叫母亲花、忘忧草,这里独特的火山土壤孕育出的“大同黄花”,品相、品质位居全国四大产区之首。一朵朵小黄花在当地的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市云州区考察调研,在仔细询问了当地百姓通过黄花脱贫致富的情况后,他指出:要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这样的殷切鼓励让当地的干部群众备受启发和鼓舞。
小黄花,大产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大同围绕一朵小黄花,打出一套产业“组合拳”,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正成为推动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郑贵权在大同经营了22年糕点生意,2017年开始,他尝试以云州精品黄花为原料,推出系列口味黄花饼。如今,随着大同黄花的市场认知度越来越高,他的黄花饼生意也跟着水涨船高,年营业额突破千万,新的车间厂房也已经计划马上动工。
从卖原料,到卖加工、卖品牌、卖服务,大同云州区黄花产业正向着更纵深的产业领域开拓进取,在大同云州区最新投入运营的坊城新村产业园,包括黄花酱、冻干黄花在内的多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在融合了乡村旅游和农村新产业的忘忧农场,30多名返乡创业青年农民围绕黄花产业,开发出包括生物科技、黄花观光、研学文创在内的多种全新的业态,小黄花,大产业,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后,一幅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蓝图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日前,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沙县小吃制作技艺榜上有名。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大同市云州区的黄花产业发展案例入选。仔细看这些案例不难发现,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需要有精准的产业定位,需要有不断延伸的产业链,还需要打造品牌打出口碑。特色产业发展,是关乎乡村振兴的大民生。我们希望像沙县小吃、大同黄花这样的特色产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沙县小吃网

上一个:沙县小吃制作技艺正式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下一个:中国邮政主播大赛·福建邮政主播郭书筠请多支持

沙县小吃网350427.com

最新资讯